金相顯微鏡價格主要用于鑒定和分析金屬內部結構組織,它是金屬學研究金相的重要儀器,是工業(yè)部門鑒定產(chǎn)品質量的關鍵設備,該儀器配用攝像裝置,可攝取金相圖譜,并對圖譜進行測量分析,對圖象進行編輯、輸出、存儲、管理等功能。
金相顯微鏡價格是將光學顯微鏡技術、光電轉換技術、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地結合在一起而開發(fā)研制成的高科技產(chǎn)品,可以在計算機上很方便地觀察金相圖像,從而對金相圖譜進行分析,評級等以及對圖片進行輸出、打印。*,合金的成分、熱處理工藝、冷熱加工工藝直接影響金屬材料的內部組織、結構的變化,從而使機件的機械性能發(fā)生變化。因此用金相顯微鏡來觀察檢驗分析金屬內部的組織結構是工業(yè)生產(chǎn)中的一種重要手段。
金相顯微鏡價格主要由光學系統(tǒng)、照明系統(tǒng)、機械系統(tǒng)、附件裝置(包括攝影或其它如顯微硬度等裝置)組成。
根據(jù)金屬樣品表面上不同組織組成物的光反射特征,用顯微鏡在可見光范圍內對這些組織組成物進行光學研究并定性和定量描述。它可顯示500~0.2m尺度內的金屬組織特征。早在1841年,俄國人(п.п.Ансов)就在放大鏡下研究了大馬士革鋼劍上的花紋。至1863年,英國人(H.C.Sorby)把巖相學的方法,包括試樣的制備、拋光和腐刻等技術移植到鋼鐵研究,發(fā)展了金相技術,后來還拍出一批低放大倍數(shù)的和其他組織的金相照片。索比和他的同代人德國人(A.Martens)及法國人(F.Osmond)的科學實踐,為現(xiàn)代光學金相顯微術奠定了基礎。至20世紀初,光學金相顯微術日臻完善,并普遍推廣使用于金屬和合金的微觀分析,迄今仍然是金屬學領域中的一項基本技術。
金相顯微鏡價格是用可見光作為照明源的一種顯微鏡。分立式和臥式,見圖1[光學顯微鏡a 立式顯微鏡 b 臥式顯微鏡]。它們都包括光學放大、照明和機械三個系統(tǒng)。
放大系統(tǒng)是影響顯微鏡用途和質量的關鍵。主要由物鏡和目鏡組成。
金相顯微鏡價格使用注意事項
(1)操作時必須特別謹慎,不能有任何劇烈的動作。不允許自行拆卸光學系統(tǒng)。
(2)嚴禁用手指直接接觸顯微鏡鏡頭的玻璃部分和試樣磨面。若鏡頭上落有灰塵,會影響顯微鏡的清晰度與分辨率。此時,應先用洗耳球吹去灰塵和砂粒,再用鏡頭紙或毛刷輕輕擦拭,以免直接擦試時劃花鏡頭玻璃,影響使用效果。
(3)切勿將顯微鏡的燈泡(6~8V)插頭直接插在220V的電源插座上,應當插在變壓器上,否則會立即燒壞燈泡。觀察結束后應及時關閉電源。
(4)在旋轉粗調(或微調)手輪時動作要慢,碰到某種阻礙時應立即停止操作,報告指導教師查找原因,不得用力強行轉動,否則會損壞機件。